您所在的位置:爱球网 >> 综合 >> 田径

50岁后跑马拉松:别把成绩看的太重,尤其这2个错误,千万别犯!

2025-08-21  来源: 爱球网 www.24iq.com 点击:

在跑步的世界里,总有两个发人深省的问题:

1、跑步本来是为了锻炼身体,可若一味追求成绩,这还能算是锻炼身体吗?

2、跑步确实可以改善心情,让人自律,但是盲目地去跑马拉松,一定是好事吗?

对这两个问题,相信大部分理性的跑步者都会给出否定的答案。

可以说,在真正的跑圈中,许多人在这两个问题上越走越远,逐渐偏离了跑步的初衷。

让我告诉你一个发生在你身边的真实例子:

我们社区有一个位置 52 一岁的老大哥,一开始我在晨跑的时候认识了他,那时候,他一直保持着健康的跑步节奏,每周都跑。 3 - 4 次,每次跑 8 公里。

为了锻炼身体,享受跑步带来的快乐和健康,他不参加马拉松。

但是最近又遇到了他,却发现他就像变了一个人。他的跑步频率大大提高,跑步距离也增加了很多,甚至月跑量都达到了。 300 公里!

经过询问,我意识到他爱上了马拉松,并设定了一个宏伟的目标——全马要跑进去了。 3 小时 30 分。

乍一看,这的确是一件励志的事。

50 多岁的人,还能为爱好勇敢追梦,确实令人钦佩,但是当我仔细观察他的时候,却发现情况并不乐观。

从外表上看,他瘦了,但也老了不少,脸上的疲惫和沧桑显而易见。

如今,他的锻炼方式,已完全脱离了原来跑步的初衷。

从健康的角度来看,这种做法真的没有必要。对于一个追求马拉松和突破成绩的人来说, 50 超过岁的跑步者,真的有必要这么拼命吗?

根据北京协和医学院的一项调查, 50 超过年龄的跑步者中,由于过度训练而造成半月板损伤和髌骨软化的比例高达 62%。

所以,在我看来,50。超过年龄的跑步者真的不要把跑步成绩看得太重。

追寻马拉松是一件好事,但是不要犯以下两个错误:

忽视科学训练,以成绩为中心

在目前的马拉松圈里,有一个现象值得我们警惕。一些跑步者盲目自信地认为自己可以看到别人可以完成马拉松挑战。

因此,他们开始了疯狂堆跑的模式,今天抬腿就是半马,明天起步就是半马, 30 公里,天真地以为只要跑步量足够,成绩自然会提高。

医学专家早就明确指出,50 年龄大了,人的身体机能就会发生明显的变化,身体肌肉弹性就会下降 40%,如果没有科学系统的训练方法,肌肉拉伤的几率就会飙升到 83%。

所以,50 年龄大的跑步者真的不要把成绩看得太重,也不要试图在短时间内突破个人最佳成绩。(PB)。

忘记成绩的存在,静下心来,慢慢训练,慢慢跑。对于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来说,能够完全完成整匹马已经是一件很棒的事情了。

不要看心率,只看配速

另外一个常见的错误是不看心率,只看配速,而忽略了科学训练。

多年前,英国运动医学针对 50 中年跑步者年后做了一项调查,结果令人震惊,在这些跑步者中,有一些, 57% 每个人都有“配速焦虑症”。

为追求更快的速度,他们坚持自己跑极限的速度,只盯着手表里的配速,却完全忽略了自己的心率。

心率是反映我们身体运动强度的重要指标。

对于 50 +对于跑步者来说,佩戴心率手表跑步是非常必要的。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年龄设置合理的心率范围。心率一旦超过提醒,就要学会及时降低配速,把心率控制在安全范围内。

与此同时,我们也要时刻检查自己的运动。 App 如果连续超过记录 3 天空突破了心率阈值,这表明我们的身体已经承受了太大的压力,此时必须立即休息停止跑步,给身体足够的时间恢复。

50 岁月流逝后,我们的身体不再年轻,跑步应该是为了保持健康,享受生活,而不是为了追求所谓的成就。

真正健康的跑步,不在于创造了多少好的马拉松成绩,而在于我们能坚持这项运动,并合理地进行训练。

希望所有 50 +跑步者可以记住这些要点,告别误解,健康前进。

0